“国家队缺练,个个是软骨头!”

hsti (2) 2025-09-18 14:28:52

昨儿话题的延续。

中国篮球身体不如欧美,怎么办?难道就躺平了,放弃了,不打了吗?

昨天晚上的刘玉栋,就出了答案。

战神在浙江金华参加“浙BA”城市争霸赛的中场活动,他穿着Polo衫+牛仔裤,没有热身,三分10投10中。

这...挺离谱的。

看到那个视频片段,我对他接受采访时说的话,理解得更加深刻了:

“那时候基本上每天要投200个-300个,我会加练500个-1000个,然后用实心球去投三分, 现在的球员为何到了世界赛场不行,说白了,就是缺练 。”

“现在运动员不能说不能碰,条件这么好,不肯努力,上去都是软骨头,一点精气神都没有,你当个男人,你的缩头缩脚,你不像个男人在战斗。”

别的老球员如果说这些,年轻一辈可能会抵触,会觉得他在装逼。

但是,说这些话的是中国篮球名人堂成员:刘玉栋。

CBA常规赛MVP的命名,就叫战神杯。

“国家队缺练,个个是软骨头!” (http://www.zjmmc.cn/) hsti 第1张

时间来到2025年了,老一辈球员大多都已经走样,但你看他们的一招一式,真的有活。

每位成员都有自己招牌式的成名绝技,技术风格各异却各有千秋...

从今年吉林全明星赛上的朱芳雨,再到“浙BA”活动上的刘玉栋,虽然出手的速度都慢了,虽然都已大腹便便,但耽误他们投篮准么?

朱总下班后没少快乐,烧烤小啤酒整上,照样准。

怎么做到的?

与肌肉记忆密切相关.

这是篮球运动员通过长期、系统训练形成的神经与肌肉协同的本能反应。

那源于千万次重复形成的空间感与发力记忆。

充分说明一件事:球员时期练到位了。

战神55岁了,但投篮姿势,成了肌肉记忆,几乎每次投篮都不会变形,这是融入血液里的东西。

刘玉栋有个外号叫“刘一躺”,因为每天就是练到练不动,然后回寝室就一躺,醒了以后继续练,日日如此。

“国家队缺练,个个是软骨头!” (http://www.zjmmc.cn/) hsti 第2张

小时候看到他的比赛,见识过他的准的老球迷,对10中10不会感到意外。

当年刘玉栋在球场上“杀伤力”最大的进攻招式就是他独树一帜的“歪把子”投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直臂投篮。

2001年全运会男篮决赛,八一vs上海,比赛还剩46秒,双方战成88平,刘玉栋假动作晃开防守球员,底角三分投进!

从篮网丢下来的球,刚好落到年轻的姚明手中!

后来,大姚回忆道,那个三分就像子弹,直插我的心脏!

要知道,战神15岁才被福建青年男篮选中,这时候开始接触篮球,算很晚的了...

真是练出来的。

“国家队缺练,个个是软骨头!” (http://www.zjmmc.cn/) hsti 第3张

还记得蒋兴权指导说的么?

“苦练是我们的唯一出路。不苦练,刘玉栋能成为‘战神’吗?高度近视的胡卫东能有那么精准的三分球吗?”

练就有用这个大道理,小学生都懂。

但是,能不能传承下来,这是个问题。

毕竟,现在的球员更加“娇贵”了,场外的“诱惑”更多了。

连基本的训练量都没达到,就没有资格谈“身体”,更不能讲“科学”,中国篮球什么时候开始走下坡路的?

可能一大原因,就是提倡所谓的“科学训练”开始的。

这就好比一学渣,天天谈什么正确的学习方法,讲什么劳逸结合,你有这个资格么?

大哥,你连基本的做题训练都没做到呢,你凭什么能和学霸同等待遇?

“国家队缺练,个个是软骨头!” (http://www.zjmmc.cn/) hsti 第4张

篮球运动,一定是变化发展的。

篮球潮流也一直在改变,现在的比赛节奏和刘玉栋那会儿相比,明显更快了。

老一辈的比赛方式,比如出手方式,不一定适合现在的比赛。

但是,在这项很吃身体的运动里,“准”,是黄种人球员唯一的出路,这是永远不可能改变的。

罚球命中率都没法保证的球队,你有什么资格找借口?

今年中国男篮在亚洲杯上,为何呈现出了进步与变化?(比如罚球)

郭士强的执教,别的不说,训练质量是可以保障的。

说到底,还是一个“练”字。

“国家队缺练,个个是软骨头!” (http://www.zjmmc.cn/) hsti 第5张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