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的阅兵震撼了全球,那么人们现在开始好奇,这场惊世骇俗的阅兵过后,中国是否能在全球军贸市场占据更多市场份额?
除了亲临观摩阅兵的26位外国元首,还有大量国外政治人物、军事代表、驻华武官一同现场体验了中国武器带来的震撼。 这些先进武器无论从哪个标准来看都极具分量,势必引起全球多国军方的兴趣。
毕竟全球每年创造的国际军火市场总额高达1500亿美元,仅经济方面就能带来丰厚的价值回报。
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数据, 2015-2019年间,中国是全球第五大军火出口国 ,市场份额5.5%,排在德国(5.8%)、法国(7.9%)、俄罗斯(21%)、美国(36%)之后。
到了2020-2024年,中国已上升为全球第四大出口国 ,份额为5.9%,仅次于俄罗斯(7.8%)、法国(9.6%)和美国(43%)。 尽管该数据并不准确,低估了我国对外军贸的市场规模,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在国际军贸市场上还可以深度挖潜。
最近五年,全球十大武器进口国分别是乌克兰、印度、卡塔尔、沙特、巴基斯坦、日本、澳大利亚、埃及、科威特和韩国。
这前十大武器进口国中,巴基斯坦自不必说,军事装备逐渐中系化,未来在第五代战机、特种作战飞机(如预警机、侦察机、无人机等)和陆海军武器装备上会持续采购中国产品。
埃及曾是第一个采购我国战机的国家 ,但近些年来埃及鲜有中国武器的进口记录。虽然受制于与美国的关系, 埃及现在很难采购中国的大型主战装备 ,但在轻武器(例如反无人机设备、轻型支援枪炮、弹药)、信息化支援装备、防空系统、 支援型飞机(如运-20运输机) 、海军中小型舰船等方面仍然是很有潜力的出口对象,例如沙特已经装备我国反无人机激光武器,埃及也可以成为该型装备的下一个出口对象。
沙特和我们的军贸关系一直密切 ,在近五年大规模采购美系武器之后, 未来五年该国可能会成为我国先进武器的最大市场之一 。 包括高超音速导弹(外贸型)、第五代战机、中大型海军舰艇、大型弹道导弹 (比如可能采购新型中程弹道导弹,因为沙特80年代到90年代采购的我国相关导弹已接近使用寿命极限)等。
卡塔尔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进口来源国,尤其天然气方面。两国虽然在能源、外交方面关系不错,但一直鲜有武器装备方面的合作,双方最大的军贸协议是十年前采购的我国外贸型短程精确弹道导弹系统。
由于卡塔尔和沙特关系较为紧张,为了自保,卡塔尔军事上一边倒的依赖美国,所以想要在大宗武器装备上打入卡塔尔市场并不容易。但 随着两国关系日益升温,在一些辅助型、支援型军事装备,战术导弹、巡逻舰艇以及中小武器方面还是有合作可能的。
科威特在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大量采购我国的先进陆军装备,未来在无人机、反无人机、火炮等方面仍有较高的采购可能性。 事实上根据科威特国防部次大臣阿卜杜拉亲王在今年7月透露,由中科两国合作建设的科威特弹药工厂已接近完工,预计科威特会获得中国弹药的本地化生产许可。
据观察者网报道,中科联合建造的弹药工厂已接近完工
除了上述五国之外,其它五国碍于地缘政治,我们的武器装备很难打入他们的市场,但这并不代表这些国家的军队中没有中国装备。
事实上乌克兰、印度、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的军队中都装备了中国民用级别无人机。乌克兰、澳大利亚等国的军队也装备由中国厂家制造的通勤汽车、越野摩托车。
因此, 对于这些国家,我们的民营企业可以多多发力,例如通信器材/耗材、光学瞄具、车辆、轻武器、民用无人机/反无人机、半导体、电子设备等大量非致命性军事装备上找到突破口。
例如北约总部、美军、英国军队等曾采购了中国厂商提供的加密微控制器芯片用于存储设备,此前也采购过不少视频设备; 爱沙尼亚军队则装备了中国品牌的光学瞄准镜等。
搭配西方AR步枪的中国瞄具
基于此,我们可以把全球军火市场分为两大块:一块是北约、西方国家为主 ,我们的主战武器很难进入的市场, 这个市场在军事民用设备、非致命武器装备上还是有机会的 ,从防弹头盔、防弹衣(例如新加坡、英国都有装备)到民用无人机、电动汽车、半导体设备等。
另一块则是我们可以进行正常军售贸易的国家。
除了前面提到的五国之外(即 中东市场),东南亚、非洲(除埃及以外)可以视为我们对外军售的另外两大重点市场 , 我们暂且将其称为“重点市场” 。
近些年来希望摆脱俄系武器羁绊的中亚、具有庞大市场潜力的南美洲和对中国武器装备接受度越来越高的东欧(塞尔维亚、白俄罗斯、俄罗斯三国),我们暂且称其为“潜力市场”。
不过在这个话题 之前,我们首先要说明,北约、西方市场我们先进主战装备进不去,和我们武器性能无关。 正如哈德逊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挪威国防研究院教授奥德高所言,这些国家依赖美国的军事安全,因此不可能选择我们的武器。
奥德高表示西方国家基于美国的原因,不太可能采购中国武器装备
在“重点市场”, 我们对东南亚国家的武器出口没有太多禁忌 ,因此从第五代战机到潜艇、坦克、军舰仍将是可能的出口大头,也是中东市场以外,最有大宗、大型武器采购可能的区域。
非洲市场除了北非阿尔及利亚、突尼斯,鲜有能负担大型武器装备的国家,即便体量较大的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也是如此。 但该地区拥有五十个国家和地区,且绝大部分和我国在军事装备方面合作频繁,因此非洲是一个“聚少成多”的市场 ,特别是小型舰艇、无人机和各类陆军装备。
值得一提的是南非。该国本身拥有不错的军工体系,且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但双方在军贸方面缺少合作。 随着在金砖国家框架下,中南两国关系愈发亲近,或许以后我们会看到装备大量中国武器的南非军队。
“潜力市场”方面 ,东欧市场的机遇还会扩大,近几年我们在塞尔维亚、白俄罗斯等国陆续取得开创性军贸成绩后,他们对于中国武器的需求仍有提升空间。
俄罗斯十分特殊,事实上包括俄罗斯方面也清楚,他们需要很多先进武器来弥补自身的短板。假如俄乌冲突结束,中俄两国在军贸市场可能会迎来历史性的“翻转”——俄罗斯未来会从“卖家”转型成“买家”。
近期交付给哈国的运-8运输机
中亚已经成为我国军贸市场新的增长点 ,哈萨克斯坦刚刚采购了我国运-8运输机,之前已经装备了大型高空查打一体无人机; 乌兹别克斯坦则准备引进我国四代半战斗机,并已经列装HQ-9远程防空系统 ;吉尔吉斯斯坦则引进了我们的先进近程防空系统。
因此未来可以预见中亚国家会持续扩大中系武器进口,以希望平衡和俄罗斯的军贸关系。
南美洲(包括中美洲)是一个短期内“小打小闹”,但未来潜力无限的地区。 首先他们有着庞大的武器装备需求,例如本月巴西海军已确定开工建造首艘核动力攻击型潜艇。但该市场是美国的“后花园”,想要在这个市场取得成功就需要美国自身国力无力影响该地区的政治、军事。
不过我们在南美洲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例如 委内瑞拉装备了我国新型外贸装甲车、反舰导弹、教练机和防空雷达 ; 玻利维亚采购了轻机枪、反坦克导弹、自动榴弹发射器等诸多轻武器以及装甲车、教练机、直升机等大型武器装备等 ,厄瓜多尔、秘鲁等多国也采购了我们的武器装备。
南美经济第二大国阿根廷其实很渴望获得中系武器 ,该国2015年曾计划采购超过一百辆的外贸型先进装甲车,之后又计划采购超过5艘近海护卫舰,当然最知名的是他们一度确定采购JF-17“枭龙”战斗机。
但上述三次大型军购计划无一例外的因阿根廷政权更迭而束之高阁。
巴西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南美洲版的“南非”,两国各方面交流都很良好,唯独军贸方面是个例外, 去年巴西陆军测试了中国外贸型中程防空系统,或许这是个良好的开始。
此外朝鲜、伊朗同样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