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曾正式采购过图-22M战略轰炸机
近期有关印度国产战略轰炸机的消息传遍全球互联网。该消息说得有鼻子有眼,声称印度正在研发一款类似轰-20、B-21的洲际战略轰炸机,并得到俄罗斯方面的技术支持,预计2035年交付印度空军。 对于了解印度军工研发能力的朋友来说,听到这消息大多一笑了之 ,但印度人对此深信不疑,在全球社交平台大肆传播。
然而近日, 印度官方对此“辟谣了”。 据《欧亚时报》的最新报道,印度国防机构的官方消息人士否认了有关印度正在研发战略轰炸机的报道。
如果这些报道属实,该型轰炸机将成为全球航程最长的战略轰炸机之一,印度也将成为世界上第二或第三个推出隐身轰炸机的国家。因为美国B-2“幽灵”战略轰炸机的航程为9600公里,即将服役的B-21“突袭者”最大航程为11000公里,而 网上谣言称印度的战略轰炸机是一款飞翼隐身,且航程超过12000公里的“庞然大物”。
欧亚时报的辟谣文章
有趣的是相关谣言有一特点很符合印度人的习惯,即凡事都需要其它大国“站台”。比如相关报道称,这款战略轰炸机的技术和设计灵感部分来源于俄罗斯的图-160“海盗旗”与美国的B-21“突袭者”等轰炸机—— 这体现出印度的自信与不自信。
自信是指印度,尤其军工领域总是自信地认为印度拥有全球第一等的技术;不自信是指,无论任何印度军工产品,最终他们还是觉得需要加入国外技术才是万全之策,从未真正考虑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达成目标。
例如在谣言中,它们表示“为推进这一宏大项目,印度政府正与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以及航空器研发局(ADA)一道, 与外国防务公司就技术转让问题进行谈判,俄罗斯和法国被认为是主要的潜在合作伙伴 ”。
但明眼人都知道,谁会把如此核心技术转让给印度呢? 印度自1947年独立至今,一天到晚谈技术引进,又真正引进过什么先进技术呢?
印度空军
好在这次印度官方及时泼冷水,让这个消息稍微冷却下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在接受《欧亚时报》采访时表示:“ 印度现在没有研发任何战略轰炸机,媒体上发布的报道是误导性的。 ”
不过有一点的确值得印度国内讨论, 在这些报道被印度官方迅速否认后,印度国内再次引发了有关是否需要战略轰炸机的争论 。《欧亚时报》丝毫不加掩饰地认为,“ 作为一个具有全球抱负的地区性大国,这一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
目前,印度空军并不装备任何轰炸机,然而情况并非一直如此。印度建国初期,曾经拥有三支装备美国B-24战略轰炸机的中队,这些飞机是英国撤离时留下的,直至1968年退役。
之后印度空军装备了英国的“堪培拉”轰炸机,该型飞机于1957年加入印度空军序列。在1965年和1971年对巴基斯坦的战争中,“堪培拉”轰炸机发挥了关键作用,执行了多次对巴轰炸任务。
1961年,比属刚果局势动荡,联合国请求印度提供打击型飞机,印度第五中队的6架“堪培拉”从阿格拉起飞,飞越6000多公里抵达利奥波德维尔,加入联合国多国部队。这是印度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战斗轰炸机分队,狠狠秀了一波“世界大国”的声威。
堪培拉型轰炸机
“堪培拉”轰炸机对印度空军而言可谓“战功卓著”,它参与了印度历次重大作战行动,包括1961年的印葡果阿战争、1965年和1971年的印巴战争、1987年在斯里兰卡的“帕万行动”、1988年在马尔代夫的“仙人掌行动”。
“堪培拉”轰炸机最后一次参加实战是1999年的卡吉尔战争,当时执行了侦察任务。在一次任务中,有一架飞机的发动机被导弹击中,但凭借坚固的设计,飞机成功抵达基地,带回了所有关键情报。
在服役近50年后,该型轰炸机于2007年正式退役。 自那以后,印度空军便一直没有配备任何战略轰炸机——换句话说,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是唯四曾装备过战略轰炸机的国家,仅次于中美俄。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印度就积极谋求获得新型轰炸机来取代老旧的“堪培拉”型。 1999年,印度曾与俄罗斯签订了4架图-22M轰炸机的租赁-购买合同,用于海上侦察和打击任务 。这些飞机连同Kh-22巡航导弹原计划于2001年加入印度空军服役,但该合同最终被取消。
图-22M之后印度又多次和俄罗斯商谈租赁或采购图-160M轰炸机的方案, 甚至近期还有印度媒体称俄罗斯愿意向印度提供图-160M战略轰炸机。
图-160
而现在的问题是,印度是否真的需要战略轰炸机。对此《欧亚时报》认为,“ 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方都有充足的论据,但从全面的成本效益分析来看,考虑到印度当前的安全需求,似乎并不迫切需要发展战略轰炸机。 ”
该媒体给出了如下几个理由。
首先是区域安全需求方面, 《欧亚时报》“谦虚”地表示印度军事战略“历来侧重于区域防御与威慑,而非全球力量投送 ”。现有两大边境假想敌,印度可以依靠战斗机经过空中加油而深入腹地—— 你瞧,印度又开始“自信”了 ——特别是巴基斯坦本身战略纵深不足,印度现有战斗机已足以覆盖巴全境实施作战任务。
此外,《欧亚时报》表示,印度还可借助弹道导弹与巡航导弹打击对手,也无需派遣轰炸机前往东南亚国家或西亚国家——新德里在这些地区既无领土争端,也无重大军事冲突。
第二个原因是轰炸机“雷达反射面积过大”,在敌方防空体系严密的空域内进行空中加油存在挑战,尤其是面对拥有先进防空系统的东方大国。
《欧亚时报》还援引印度空军退役上校Kishore Kumar Khera的说法,“ 战略轰炸机因体型庞大、速度较慢、机动性有限,在高强度防空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较差,这使得发展战略轰炸机的性价比大打折扣 ”。
第三个原因则是成本实在高昂。例如美国B-2A轰炸机单机造价达到20亿美元(如果按现在汇率相当于25亿美元以上),B-21的单机价格超过7亿美元,俄罗斯的图-160M的价格据传也有5亿美元之巨。
B-2
除了采购费用惊人,运维费用同样让印度这样的国家难以承担,像是B-1B“枪骑兵”每小时的飞行成本6.1万美元,是常规战斗机的十倍。
最后,就是印度没有余力开发战略轰炸机。《欧亚时报》承认,“ 对印度而言,资源本就有限,同时兼顾第五代隐身战斗机AMCA与战略轰炸机的研发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目前印度空间当务之急的是如何加强其战斗机的数量和质量,而不是好高骛远的去考虑战略轰炸机—— 印度空军仅有31个作战中队,而远未达到42个中队的法定规模。
不过,印度空军前上将阿尼尔·乔普拉则持不同观点。他曾指出:“轰炸机能够帮助印度将战争引向敌国纵深,成为更强大的威慑手段。 尽管有人认为战斗轰炸机、地地导弹和巡航导弹可以替代轰炸机,但这一观点仍存在争议。否则,主要大国就不会继续发展轰炸机了。 ”
所以乔普拉认为,鉴于“印度国土辽阔”,印度拥有一款本国研发的轰炸机或许具有战略意义,尤其是有利于印度在印度洋地区建立优势。
当然,考虑到印度的现状,想要拥有战略轰炸机纯属天方夜谭。